赖德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景德市陶瓷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赖德全:航天探月与陶瓷艺术“结晶”的主创者
崔连军 杨章跃
几千年前,人们就有一个梦想——到月亮上去,于是就有了“嫦娥”这个美丽的名字,寄托着人们对月亮的无限神往。
如今,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嫦娥奔月”的千年梦想已不再是神话。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纪元,全世界为之震惊。
当炎黄子孙都在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兴奋和欢呼时,为了见证和纪念这一震憾世人的中国科技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受国防科工局委托开始了对“嫦娥探月”主题瓷的纪念创作……
用陶瓷文化传播航天科技
景德镇,千年瓷都,举世闻名。
走进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木制的走廊里,一股清香的颜料味道扑面而来,进入赖德全的办公室,一幅新绘制的瓷板画映入眼帘,油彩还未干,湿露露的晶莹剔透。赖德全说:这是刚刚画完的,明年是羊年,已开始着手新一年的创作。提前思索、事前谋划,体现着赖德全从艺的严谨与执着。
现任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的赖德全,从小就想当兵,想进部队,对军人、对部队使用的武器以及国家的科技实力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份热爱,从他现在还担任全国业余职工射击协会副会长这一职务就可见一斑。当接到为“嫦娥三号”探月成功设计主题记念瓷的任务时,赖德全当场就对造型设计进行了勾勒,并真诚地表达出他的思想认识:航天事业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有了强国才能富民,强国富民不仅是指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在高科技方面也要有优势,现在国家的航天技术能够探月,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发达。我和我的团队要用手中的画笔,表达、赞颂国家航天航空事业发展的成就,反映国家的繁荣富强!赖德全语气坚定而诚恳,并对创作也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他说:“纪念品首先是个艺术品,但在艺术性里必须要有内涵,体现文化艺术。因为文化是国家的灵魂,航天事业带来国强的实力,文化为民族复兴带来精神支柱。我必须要设计出一件有内涵有艺术性的完美艺术品。”
“嫦娥三号”登月成功,圆了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美好梦想,也给赖德全的创作带来激情;把航天科技的实力通过陶瓷文化艺术对外传播,又让赖德全自豪不已。
“不仅要有艺术性而且要有内涵才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赖德全坚守这一理念,用时近4个月,记念中国“嫦娥三号”探月工程的“嫦娥探月瓶”应运而生,出炉亮相。“嫦娥探月瓶”为500件规格,高110厘米,器形为“火箭头”的形状,富有流线感,突出航天探月主题概念;瓶子的白胎采用的是景德镇高白特制泥,白胎的上下两端采用景德镇传统的影青刻花制瓷技术,运用半刀泥雕刻手法,雕刻着祥云、玉兔与探月车轮,再施以影青釉;画面上方运用泼彩技法表现蔚蓝浩瀚的太空背景,展现了太空的流动、深邃之美,一轮满月悬空,繁星闪烁,月亮里嫦娥带着欢快的玉兔翩翩起舞,寓意嫦娥携玉兔落月成功;画面下方是赖德全独创的指掌画技法绘制的九朵姿态各异的国花牡丹,朵朵娇艳欲滴、激情怒放,象征着中国的繁荣昌盛,寓意这是国家重大的科技成果。牡丹花的上方书写“九天揽月,嫦娥圆梦,新纪元里程碑”,并绘有中国探月特制标识。
整个作品运用泼彩与掌画等工艺技法结合。泼彩是一种不同于直观描绘的艺术手法,它能将颜色相互穿插、相互融合,产生肌理效果,带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用天蓝的色调泼出蔚蓝流动的太空,蔚蓝的天空装点闪烁的群星,使太空更显神秘,更具有空间感。国花牡丹运用掌画技法,掌画是用手的柔嫩和质感的细腻与花的纹路相结合,通过摸,捺,擦等方法用手掌自如绘画,在洁白的瓷胎体表面闪展腾挪,使画面立体感强,具有“没骨画”的特点,还有“油画”的厚度感。赖德全细致地感受陶瓷世界,并把心潭深处积淀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酝酿后化为灵感涟漪,在“艺术”的表层之下,展现着丰富的航天探月成就。令观众在观赏之余,不由引发心底的感动与波澜。
“嫦娥探月”瓶,制作难度很高,瓶身高、瓶口小、太空的“蓝”与牡丹花的“红”色彩对比强烈,静中有动,静中传神。赖德全绘制了5个,才得到一件成功的作品。这件珍贵的“嫦娥探月瓶”将珍藏在国家航天局展览中心,代表中国航天事业梦圆的一个新起点,留下历史永远的记念。
赖德全把自己与航天探月的交流,通过艺术创作,辐射给他的团队成员。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8位大师围绕探月的主题绘制出九件作品,分别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伟的《嫦娥奔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的《中华巨龙跃苍穹,嫦娥玉兔展奇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翼报的《花好月圆》、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淑凝的《罗衣姿风》和《万里长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卫平的《玉兔探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亚平的《嫦娥登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周鹏的《明月松间照》,还有赖德全自己的《玉兔祥和九月红》,这9件记念“嫦娥三号”探月成功的作品为一套,名为《九天揽月》组瓷。一套《九天揽月》的主题创作,表达着艺术家对航天人的赞颂。九件作品如同钢琴高、中、低音的回响,独特中带有瑰丽,艺术中带有情感,令人爱不释手。《九天揽月》组瓷参与了于7月21日开始至8月24日在香港科技馆举行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之后还将赴澳门和境内大中城市巡展。
伟大的创作缘于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赖德全不仅是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还是党委书记,党政一肩挑,带领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从低谷走向全市的龙头单位。十多年前赖德全接手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当时所里资产为零,40多名员工靠借钱发工资。看着这种情景,赖德全感觉使命在肩,从内心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让国有企业的员工有饭吃,要把陶瓷研究所发展起来。面对单位的现实困难,赖德全采用的办法是自力更生,他接连两次把前期个人举办作品展览得到的60万收入,拿出绝大部分给单位运营。职工有了主心骨,干群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十余年征程路,在赖德全的带领下,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浴火重生,从零资产发展到现在近1亿元的资产,从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发展到7000多平方米,从借钱发工资发展到景德镇市的交税大户。
虽然创业艰辛,但锤炼了一支队伍。景德镇陶瓷艺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也为这千年窑火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样一个艺术繁荣的时代下,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赖德全带领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这个团队创造了“市所现象”: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名,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6名,江西省首届陶瓷艺术大师3名,中国陶瓷设计大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曾在国家、省市陶瓷艺术创作设计评比中获奖200余项,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大创作设计任务,被誉为“当代官窑”。
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陈列着赖德全和他团队成员的很多作品。1955年出生于景德镇的赖德全从事陶瓷艺术已有四十多年,擅长色釉、粉彩、指掌画、民间青花装饰,尤其他首创的釉上珍珠彩艺术装饰工艺技术,填补了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已作为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注册,成为了赖德全的个人名片。
赖德全的釉上珍珠彩作品在装饰上打破了传统釉上装饰的固定模式,喷涂的珍珠彩点降低了光的直接反射而产生的刺眼高光点,光的快反射产生亚光效果,使人感到整体画面清新、典雅,柔和的材质美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不但具有高温色釉装饰的质感美,釉与釉料相互掺化而产生的肌理美,而且具有大片泼彩所形成的西洋画厚重、明快的效果和中国画风骨韵味,这种充满灵气与融贯中西艺术构成的作品,一直受到国内外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爱。
赖德全的个人作品先后多次在全国性参展评比中获得殊荣,多次选送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数十件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国内外文博机构收藏。他主创绘制的小口梅瓶《源》、《脉》,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分别赠送给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亲民党中央党部。创作的《天阔云作岸,山高人为峰》瓷板山水画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给神舟六号航天飞行先进事迹报告团。他的指画《牡丹》盘作品,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赠送给英国学术院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作品……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经常接到的创作任务都是国家机关下达的,赖德全把这些创作任务当做是头等的政治任务,从不讲条件,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的班子是劳模集体,大家都当过劳动模范,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国家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崇高的自豪感和骄傲。
赖德全和他的团队还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为景德镇市贫困大学生、贫困户捐款200余万元,成为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通令嘉奖的唯一单位。艺术家们还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赈灾捐赠活动,为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捐赠作品价值500多万元。
与赖德全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景德镇陶瓷》主编刘新元说:“熟悉赖德全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谦逊、随和,全国各地来会他的陶艺爱好者,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他都一视同仁,以诚上待,让你感觉到情同手足,亲如故交。”赖德全说:不仅是因为大家都衷情于陶瓷,更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的家叫“中国”,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人民!
|